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2節


  這個法國人以悠閒的步伐迅速走進房間。他跟卡勃理握手時,向白羅投以深饒趣味的眸光。
  卡勃理說:
  “這位是赫邱里·白羅先生。現住我家。剛剛才談到培特拉的案件。”
  “呵,真的?”杰拉爾迅速上下打量了白羅一下。“有興趣嗎?”
  赫邱里·白羅舉起雙手:
  “真悲哀,誰都不能不對自己的職務有興趣。”
  “說的也是。”杰拉爾說。
  “喝一杯吧?”卡勃理說。
  他倒了威士忌和蘇打水后,放在杰拉爾旁邊。然后探詢似地把玻璃瓶遞向白羅,白羅搖搖頭。卡勃理上校放下瓶子,稍微把椅挪近,坐下。
  “從什么地方談起?”他說。
  白羅對杰拉爾說,“卡勃理上校好像很不滿意。”
  杰拉爾頗有含意地動了動身子。
  “是我不好,也許我錯了。卡勃理上校,也許是我看錯了。”
  卡勃理不滿地哼著鼻子。
  “把事實告訴白羅。”
  杰拉爾博士先扼要地談到旅游培特拉以前的事。他敘述白英敦家每個人的特征,并說明他們被逼入精神异常狀態的情景。
  白羅趣味盎然地傾耳細听。
  接著,杰拉爾開始談到第一天在培特拉的情景,隨后談到他獨自回營地的經過。
  “惡性的——大腦型的——瘧疾又發作。所以,我折回去替自己注射奎宁。這是普通的治療法。”
  白羅點點頭。
  “燒得相當厲害。我搖搖擺擺走進帳篷。不知道誰把我的藥箱從我原放的地方移到別處去了,一時之間找不到。后來,終于找到了,但注射筒不見了。找了好一陣,就是找不到,只好放棄,喝下大量奎宁劑,倒上床睡覺。”
  杰拉爾停了一下,又說:
  “白英敦太太之死是在日暮后才發現的。她坐在椅子上。椅子撐住了尸体,所以要到六點半年輕仆人去叫她吃晚餐,才發覺。”
  他詳細解釋洞窟的位置和到大帳篷間的距离。
  “有醫生資格的金小姐檢查尸体。她知道我發燒睡覺,沒有把我叫起來。其實早已回生乏術。白英敦太太已經死了——死了一段時間。”
  白羅低聲說:
  “正确地說,已經有多久?”
  杰拉爾緩緩答道:
  “金小姐對這點似乎沒有十分注意,大概覺得沒什么重要。”
  “但是,至少有人能提出最后見到她還活著的時刻吧?”白羅說。
  卡勃理上校清清喉嚨后,一面對照調查書,一面說:“白英敦太太在下午四點過后曾跟威瑟倫爵士夫人和畢亞絲小姐談話。四點三十分,雷諾克斯·白英敦和她說話。五分鐘后,雷諾克斯·白英敦太太跟她談了很久。卡蘿·白英敦跟她談了一會儿,在什么時候已記不清楚,但從別人的證言判斷,可能在五點十分左右。”
  “這家人的美國朋友杰佛遜·柯普与威瑟倫爵士夫人、畢亞絲小姐一道回營地時,看到她已睡著。他沒有跟她說話,時間約在五點四十分。次子雷蒙·白英敦可能是最后和她見面的人,她當時還活著。他散步回來,大約在五點五十分跟她說話。六點三十分,發現她已去世。這是一個仆人去通知她晚飯已准備好的時刻。”
  “從雷蒙·白英敦先生跟她說話的時刻到六點半,沒有人接近她嗎?”白羅問。
  “大概沒有。”
  “也許有人去過。”白羅堅持。
  “我不以為。從六點到六點半,仆人們在營地一帶來來往往,客人也從自己的帳篷進進出出。卻沒有一個人看見有人接近那老太太。”
  “這么說來,可以斷定雷蒙·白英敦是最后一個看見他媽媽還活著的人啦?”白羅說。
  杰拉爾博士和卡勃理上校對看了一眼。
  卡勃理上校指敲桌面。
  “從這儿起,我們就一籌莫展了。”他說。“杰拉爾博士,你說,這是你的工作。”
  杰拉爾說:
  “剛才說過,莎拉·金檢查白英敦太太的尸体時,沒有找到可以正确推斷死亡時刻的因素。她只含混地說,白英敦太太已死了“一會儿”。可是,第二天,我自己調查、整理當時的情況,告訴金小姐說,雷蒙最后看到還活著的白英敦太太,時間應在六點稍前。最叫我吃惊的是,她堅決否認,說這是不可能的,那時白英敦太太已經死了。”
  白羅揚起了雙眉。
  “奇怪,真奇怪。雷蒙·白英敦先生對這一點怎么說呢?”
  卡勃理上校突然說道:
  “他斷然說當時他的母親還活著。他到她那里,說:‘我回來了,今天下午很好吧?’她不和气地回道:‘嗯,很好。’于是,他立刻回到自己的帳篷。”
  白羅困惑地鎖起眉頭。
  “妙,真是妙得很。當時,已經黃昏,天色微黑了吧?”
  “太陽剛下山。”
  “真奇怪,”白羅又說一次。“杰拉爾博士,你什么時候去看那太太的尸体?”
  “我第二天才看到。正确地說是上午九點。”
  “你對死亡時刻的推斷呢?”
  法國人聳聳肩。
  “經過那么長一段時間很難正确推斷。難免有几小時的誤差。若要我做證,我只能說大約在死后十二小時到十八小時之間。我想沒有什么幫助吧?”
  卡勃理說:“杰拉爾博士,你再向他解釋一下其他部分。”
  “第二天起身以后不久,我就找到注射筒了。”杰拉爾博士說:“在化妝台上的藥箱后面。”
  他傾身向前繼續說:
  “你也許會說我前一天忽略了那個地方。我發燒,燒得從頭到腳都發抖,真是悲慘极了。可是,即使沒有發燒,人在找東西的時候,明明東西放在那里,也常會視而不見。因此我只能說是,我确信當時注射筒并不在那里。當時确實不在那里!”
  “還有呢?”卡勃理說。
  “是的。有兩件非常有价值、有意義的事實。那老太太尸体的手腕有傷痕——注射筒注射時留下來的傷痕。她女儿解釋說,那是大頭針刺到留下的傷痕。”
  白羅惊訝地說:
  “是哪個女儿?”
  “卡蘿。”
  “真的?請你說下去。”
  “另一件重要事實就是,我偶爾檢查一下藥箱,發現洋地黃毒素(Digitoxin)少了很多。”
  “洋地黃毒素是影響心髒的烈性藥劑?”
  “是的。這是從俗稱‘狐狸手套’的植物采集的,含有作用很強的四种主要成分。這四种成分中,洋地黃毒性最強。据柯普的實驗說,這成分比其他成分要強六倍到十倍。所以,在法國只能在藥局使用,在英國仍是禁品。”
  “你說用了相當多的洋地黃毒素?”
  杰拉爾博士嚴肅地點點頭。
  “用靜脈注射方式突然打進許多洋地黃毒素,心髒會立刻麻痹而死。大人只要四公克即足以致命。”
  “而且,白英敦太太從很久以前就有心髒病?”
  “是的。她早已服用含有洋地黃的藥物。”
  “這可真有趣。”白羅說。
  卡勃理問:“你的意思是說,她致死的原因是吃自己的藥吃得過量?”
  “是的——但不僅如此。”
  “在某种意義上,”杰拉爾說,“洋地黃是一种漸加藥,也說是說每次服用少量,服用若干次才會有效。可是,依尸体解剖所見,洋地黃的有效成分即使足以破坏生命,也找不到可借判斷的痕跡。”
  白羅緩緩點頭,下了判斷:
  “不錯,聰明——真聰明。這樣就几乎無法指證讓陪審團确信。如果這是謀殺案,倒真是巧妙的謀殺!把注射筒放回原處,烈藥被害人以前吃過,吃得過量,也就是說可能是意外致死。不錯,确是智慧型罪犯。有周到的計算,而且細心,真是天才!”
  他沉默深思,半晌,抬起頭來。
  “還有一個不明之處。”
  “是什么?”
  “偷注射筒。”
  “确是被偷的。”杰拉爾赶緊說。
  “偷了——然后放回?”
  “是的。”
  “奇怪,真奇怪。一切都這么合乎邏輯。”
  卡勃理上校一再望著他。“呃?你這個專家的意見是什么?是謀殺?”
  白羅舉起一只手。
  “等一等。還沒到這一點。還有些證据要考慮。”
  “什么證据?已經全部說清楚了。”
  “不,不,是指我——赫邱里·白羅要提供給你的證据。他點點頭,向瞠目惊視的兩人報以微笑。
  “真奇怪!我這個對整個案件一無所知的人,竟然要把你們不知道的證据,提供給你們這些告訴我事件經過的人。事情是這樣的,一天晚上,在所羅門飯店,為了确定窗戶是不是關好,我走到窗前……”
  “關好!不是去打開?”卡勃理問。
  “是去關窗。”白羅清楚地說。“窗戶當然是開的。我把手放在窗環上,要關起來的時候,听到了說話聲——低沉而清晰的聲音,其中含有不安、激動的顫抖。我想只要再听一次,就可以想起那聲音。那聲音是在說什么呢?是說‘怎樣,非把她殺掉不行吧?’”
  他停了一停。
  “當時,我并不以為這是談論真的謀殺事件,以為是小說家或劇作家說的。可是,現在,我總覺得奇怪。也就是說,說話聲并不那么平和。”
  又停了一下,他接著說下去。
  “其實——以我确實的知識与信念而言——這些話是由一個我后來在飯店休息室見到的年輕人說出來的。我向人打听后得知,這年輕人的名字叫雷蒙·白英敦。”
  ------------------
  出品: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說專區(http://christie.soim.com)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