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郁達夫及其作品


  在文藝標準尚未確定的時代,那些善於自吹自捧的、工於謾罵的、作品含有強烈刺激性的、質雖粗濫而量尚豐富的作家,每容易為讀者所注意。所以過去十年中「創造社」成為新文藝運動主要潮流之一;有誇大狂和領袖慾發達的郭沫若,為一般知識淺薄的中學生所崇拜;善寫多角戀愛的張資平,為供奉電影明星玉照,捧女校皇后的摩登青年所醉心;而赤裸裸描寫色情與性的煩悶的郁達夫,則為荒唐頹廢的現代中國人所歡迎。
  郁達夫在一九二一年發表小說集《沉淪》,引起上海文藝界劇烈的攻擊,當時握批評界最高權威的周作人曾為文為他辯護。以後他陸續出版《寒灰》、《雞助》、《過去》、《奇零》、《敝帚》、《薇蕨》、《懺余》等短篇小說集;《迷羊》、《她是一個弱女子》(後改名《饒了她》)等中篇小說;以及《日記九種》等其他雜著,以產量論算是很豐富的。
  郁氏的作品,所表現的思想都是一貫的,那就是所謂「性慾」的問題。本來「性」是人類一切情慾中最基本的一種,像弗洛依德所說還是情感的泉源,能力的府庫,整個生活力的出發點,抓住這個來做談話和寫作的題材,決不怕聽者讀者不注意的。何況中國民族本如周作人所說,多少都患著一點「山魈風」,最喜談人閨閫和關於色情的事情,對於這些蒙著新文藝外衣的肉麻猥褻的小說,哪有不熱烈歡迎之理?況且郁達夫的作品又喜歡盡量地表現自身的醜惡,又給了頹廢淫猥的中國人一個初次在鏡子裡窺見自己容顏的驚喜。郁氏作品之不脛而走,傳誦一時,便是這個緣故吧。
  但郁達夫雖愛談性慾問題,他所表現的性的苦悶,卻帶著強烈的病態。即所謂「色情狂」的傾向,這就是郁氏自己的寫照,而不是一般人的相貌。像《沉淪》中的主人公一見女性呼吸就急促,面色就漲紅,臉上筋肉就起痙攣,渾身就發顫,還有其他許多不堪言說的情形,這是一般青年所有的現象嗎?《茫茫夜》裡的於質夫,到小店女人處,買針買帕,回來自刺等等可笑的行為,又是普通男子感到性慾無可發洩時的情況嗎?這些地方郁氏若以「自敘體」的文字來寫,我們無非說作者生理狀態異乎常人而已,但他所用大都為他敘體裁併聲明這可為現代青年的典型,那就大大地錯誤了。小說貴能寫出人類「基本的情緒」和不變的「人間性」,偉大作品中人物的性格雖歷千百年,尚可與讀者心靈起共鳴作用,郁達夫作品中人物雖與讀者同一時代,卻使讀者大感隔膜,豈非他藝術上的大失敗?陳文釗論達夫代表作,有這樣幾句話:「總之,達夫初期的創作背景,性的苦悶,是其骨幹。這種苦悶自然不是達夫個人的,每一個人在青年期從生理的發展,必然會發生這種作用……而像達夫這種病態,在一時成為青年苦悶的典型。」這如非故作違心之論,便是青天白日閉了眼睛說夢話!
  此外則「自我主義」、「感傷主義」和「頹廢色彩」,也是構成郁氏作品的原素。他的作品自《沉淪》始,莫不以「我」為主體,即偶爾捏造幾個假姓名,也毫不含糊的寫他自己的經歷。像《茫茫夜》裡的於質夫,《煙影》裡的文樸……誰說不是郁達夫的化身?郁氏曾說:「我覺得『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是千真萬確的。客觀的態度,客觀的描寫,無論你客觀到怎樣的一個地步,若真的純客觀的態度,純客觀的描寫是可能的話,那藝術家的才氣可以不要,藝術家存在的理由,也就消滅了。」最後他表明他創作的態度:「起初就是這樣,現在還是這樣,將來大約也是不會變的。我覺得作者的生活,應該和作者的藝術,緊抱在一塊,作品裡的自我主義是決不能喪失的。」
  本來自我主義是由個人主義發展而來,個人主義原是現代思潮的產兒,而在頹廢派作家的思想裡,這色彩的反映,更為濃厚。他們常說:「我們所真能知道而且真實存在的,在這世上只有一個就是自己。宇宙不過因為自己的心緒如何,而看成了美或醜的一張壁畫罷了。我們需要始終執著我於我們自己。」無怪乎廚川白村說所謂現代是什麼,那就是佛朗士說的「人者常將自己擺在世界的中心」的時代了。現代文藝裡「自我表現」,之特多,原是當然的道理。
  但是,像郁達夫的自我表現,與其說他想踵美西洋,特意提倡這一派文學,無寧說他藝術手腕過於拙劣,除了自己經歷的事件便無法想像而寫不出罷了。他說:「沒有這一宗經驗的人,決不能憑空捏造有關於這一宗事情的小說,所以沒有殺人做賊經驗的人,不能描寫殺人做賊的事,因此,無產階級的文字,只好讓無產階級去創作。」這話也不能說沒有一部分的理由,像《水滸傳》裡的武松打虎,便不合事實,因老虎是腰骨柔軟,前爪鋒利的猛獸,它不像牛馬一樣,被人撳住頭便無法掙扎,它幾下翻騰,便會將你抓個稀爛。不信,捉隻大貓來試試看。《兒女英雄傳》裡十三妹在能仁寺救安公子時,發彈打小和尚三兒的情形,也不合事實。子彈從右耳貫入,左耳透出,則人的神經中樞,立遭破壞,就會一聲不響地倒下,那能像那小和尚還叫一聲「我的媽呀!」而後豁琅琅摔開銅盆而倒?因為作者沒有打虎和彈人的經驗,所以寫來雖用十二萬分氣力,卻不值識者一笑。不過說個個作家如此,亦復不然。我們並沒有聽說杜斯妥也夫斯基殺過人,而他的《罪與罰》中青年謀殺盤剝重利的老婦姊妹,繪聲繪影,慘澹動人,為膾炙人口之謀殺描寫。莫泊桑並非女兒身,而他的《一生》寫一個女子一生悲苦的經歷,能叫身世相同的女子讀時感動到下淚。此外如茅盾的《春蠶》、《林家鋪子》等,均能教我們知道抗戰前幾年中國農夫和小店主慘苦的生活是怎樣的一個光景,那麼,所謂無產文學要由無產階級自身來創造,又靠不住了。總之人生經驗,當然極其重要,而所貴乎文學家者,還是能利用他豐富的想像力,來補足他未曾經驗的人生,若事事必經驗而後始能寫,則世間那裡有這許多文章呢。
  「感傷主義」也和「自我主義」一樣,是近代思潮的特徵,是「世紀病」所給予現代文人的一種病態,而歇斯底里的病態,尤為其重要者。郁達夫作品裡的主人公大都有一個灰白色臉龐,高高顴骨和深深下陷的眼窩,而且眼窩外必帶一層黑圈;又必終日無緣無故自悲自歡,見了曉林薄霧,眼裡會湧出兩行清淚;對著平原秋色,又會無端哭了起來,回答日本下女自己是支那人時,又感觸至全身發抖,而滾下眼淚,我們看起來,那些事,實不值得落淚發抖的,而作者筆下卻非落淚發抖不可,那只好說作者自己神經有病了。不過自己神經有病,竟叫小說中人物也個個患著神經病,不知小說人物「個性」為何物,這樣作家,居然在中國文壇獲得盛名,豈非奇事!
  郁氏除了性的苦悶,又好寫鴉片、酒精、麻雀牌、燕子窠、下等娼妓、偷竊、詐騙,以及其他各種墮落行徑,所以人家給他戴上頹廢作家的冠冕。作家對於醜惡的題材,本非不能採取,不過緊要的是能將它加以藝術化,使讀者於享樂之中不至引起實際情感。我們瞻仰希臘裸體雕像時的感覺,與閱覽春畫時的感覺不同,即因為我們的情感已被優美的藝術淨化了。法國的波耳漢(Paul-han)一派批評家主張藝術是欺瞞的,即說藝術是給我們以現象的假象,而不是給我們以現象本身的東西。弋恬說,藝術的作用不過喚起了意識的幻影或半欺瞞的狀態,就是使我們不忘卻現實而踏出現實一步的狀態。西洋頹廢派所取題材,大半是不能給人快感的,而經過他們巧妙藝術陶熔後,居然使讀者覺得並不可憎,反而可愛。即如現代詩壇李金髮、邵洵美的詩也富於頹廢色彩,我們仍然覺得清新有味,這就是因為他們懂得藝術化的緣故。郁達夫雖號為頹廢派作家,但並沒有西洋頹廢派的藝術手腕,不過利用那些與傳統思想和固有道德相衝突的思想,激動讀者神經,以此獲得人的注意而已。像他很坦白的暴露自己醜行,甚至暴露他母親的——如他母親之酗酒、凶狠、瘋狂——對於善自諱飾和富於倫理觀念的中國人自然覺得是很新奇的。若摒去這些,他的作品還有什麼?恐怕什麼都沒有。有人罵他的作品為「賣淫文學」實不為過。他後來以這類文學銷路漸少,而藝術又苦於無法進步,遂明目張膽為獸慾的描寫,而有《她是一個弱女子》出現。書中女主角追逐性慾的滿足,宛似瘋狂,而且同性戀愛、叔侄結婚、父女通姦等故事,穢惡悖亂,可謂無以復加,刺激性不能說不強烈了,而以藝術過於糟糕故,竟不堪一讀。這本書是郁達夫「賣淫文學」圖窮匕見的著作。是背城借一的決戰,決戰失敗,他的寫作末日即臨了。
  現在我們再來研究研究郁氏作品的藝術。第一,他的作品不知注重結構,所以有人呼之為「生活的斷片」,正如陳西瀅批評他所說:「一篇文字開始時,我們往往不知道為什麼那時才開始,收束時,也不知道為什麼到那時就收束。因為在開始以前在結束以後我們知道還有許多同樣的情調,只要作者繼續的寫下去,幾乎可以永遠不絕的,所以有一次他把一篇沒有寫完的文章發表了,讀時也不感缺少。有時他有意的想寫一個有力的結束,好像《沉淪》那一篇,我們反感覺非常不自然。」這話是讚美呢?還是譏諷?我不知道。
  從前一篇小說大都由一個主要情節和許多瑣碎情節組成,而「緣起」、「進展」、「錯綜」、「峰極」、「收場」這五個階段更像八股文章格式一樣,不能略有變動。現代小說動作故事,變成了次要的,有時完全付之闕如。或者將它當作框子,在這框子裡作家反映他的印象,展開他的幻夢,宣佈他的奇想,討論他對一切社會道德宗教問題的意見,結構已不如從前嚴格講求。所以郁氏作品不講結構,原也不算什麼奇怪,但篇篇如此,卻也討厭,只顯得他對文字缺乏安排組織的天才,一味亂寫罷了。現在中國文藝新趨勢又講究客觀描寫,排斥第一人稱,對結構也重視起來了。所以郁氏那些散漫鬆懈,首尾不分的作品,漸漸已有被淘汰的傾向。第二,句法單調是郁達夫作品最大毛病。單調與簡潔、單純的體裁是大有分別的,簡潔和單純是作家根據敏銳的感覺,正確的判斷力,摒去堆砌的辭藻,無謂的形容詞,和一切可以壓抑情感的描寫,直接表現的力的藝術;單調則字句間缺乏細膩的「陰影」(繪畫學上的名詞),好像沒有伴音的樂調一般。中國文字言語所含陰影本不豐富,今日正在力學西洋文字上的長處以為補救,郁氏的文字比之舊小說更為單調,請問有什麼價值?
  第三,小說人物的行動沒有心理學上的根據,也是郁氏作品的大缺點。現代西洋小說有所謂心理小說,其寫人物除外表的刻劃外,兼重心理的解剖。即不作心理小說,人物行為的「動機」和行為的進展、變化,也非有心理學上的根據不可。現在我們不妨來舉一個例,好像佛郎士的《黛絲》(Thais),一個沙漠裡苦修數十年的高僧,忽變為肉慾的奴隸,而一個奢華淫蕩的女優,倒能成為聖女,這當然不是什麼「魔障」、「夙根」的話頭可以解釋的。不過高僧之所為,乃禁慾過度的反動,女優則恰得其反,所以有此結果罷了。作者雖沒有顯明的解釋,暗中卻都給他們行動以心理學上的根據了。不然這二人生活態度之轉變,豈不突兀離奇,遠於情理之至。
  郁達夫的《沉淪》中主人公的種種墮落,尚略有少時環境不良,和到日本後患憂鬱病的背景,其他的小說則不如此了。像《她是一個弱女子》,描寫之拙劣,句法之生硬,佈局之不自然,尚可置而不論,最可笑的是書中女主角之汲汲於性的滿足,不惟沒有心理的過程,更不合病理學的原理。作者把一群男女,勉強湊在一處,演了幾出毫無劇情的戲,然後把他們一個個趕上預定「目的」的路上去,簡直像搬演傀儡,哪裡是在做小說?有一年他發表《遲桂花》,自負為一年來傑作,大意是寫他和朋友翁則生妹子發生了一段純潔愛情故事。什麼發乎情,止乎禮,自己老著臉皮,胡扯一通,一般讀者也為他捧場,說郁達夫作風改變了,他已能以純樸的文字,來表達正確的意念了。不過,我要問一個鄉村長大,僅識之無的中等階級的少年寡婦,是否肯單獨地陪伴一個男子去遊山?遊山的時候,是否能在最短時期裡與男子戀愛?這都極成問題。若有相當的心理學上的根據,原無不可,但《遲桂花》雖有二萬餘言,對於這不近情理的行為,卻沒有半句解釋。
  貧窮、失業、潦倒、牢騷、厭世、疾病,是郁氏小說構成的重心。這幾端若表現得巧妙,未嘗不可博人同情。可惜作者都把它們寫成矛盾了。他所寫性苦悶,是生理上有異態的他自己個人的,不是一般青年的,上文已有敘說。《沉淪》裡男主角為了不能遏制情慾,自加戕賊,至於元氣消沉,神經衰弱,結果投海自殺。自殺前泣言道:「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你快富起來!強起來罷,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裡受苦呢!」我們實不知道那墮落青年的自殺,到底受了祖國什麼害?他這樣自殺與中國的不富不強,有什麼關係?作者必自以為以愛國思想作結,給了全書一個警策的有力的結局。而不知愛國思想和這樣自殺,放在一處,實為極度的滑稽與不和諧。
  他寫自身受經濟的壓迫的情形,尤其可笑,一面口口聲聲的叫窮;一面又記自己到某酒樓喝酒、某飯館吃飯、某家打麻雀牌、某妓寮過夜、看電影、聽戲,出門一步必坐汽車(上海普通以人力車代步,汽車惟極富人始乘),常常陪妓女到燕子窠抽鴉片,終日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一面記收入幾百元的稿費,記某大學請他去當教授,某書局請他去當編輯;一面怨恨社會壓迫天才;一面刻劃自己種種墮落頹廢,下流荒淫的生活;一面卻憤世嫉邪,以為全世界都沒有一個高尚純潔的人。他作品本來沒有力量,即說有點力量,被他這樣自相乘除,也就消失無餘了。他叫喊得愈厲害,讀者愈覺得這不過是小丑在台上跳來跳去扮醜臉罷了,何嘗能得到一絲一毫真實的感想?
  不過我所引以為怪的,居然還有一部分盲目批評家,替他捧場,稱讚他善能表現現代青年困於經濟和情慾的苦悶。記得從前有一個裝乞丐的伶人出聲時,手上戴著鑽石戒子,曾惹起台下的鼓噪;畫工畫截發沽酒,而臂間御一金鐲的陶侃的母親,也引某神童的指摘,批評家似乎連這點評判的常識都沒有了。
  郁達夫善說大話,善發牢騷,有人以為是中國名士遺風。其實中國名士談吐之蘊藉風流,高華俊逸,郁氏固不及;即笑謔時之輕倩幽默,使受之者哭笑不得;或使酒罵座時,那種滿腹骯髒,目空一切的磊落可愛態度,又豈能在郁氏身上找出?他的說大話,毫無風致,只覺粗鄙可憎;他的發牢騷,也不過是些可笑的孩子氣和小家女人氣。他何嘗夠得上名士的資格,只不過是名士糟粕之糟粕而已。
  郁氏自宣告寫作態度轉變後,每以革命的作家自居。然而他的革命情緒也令人莫名其妙。儘管他向讀者介紹自己荒淫頹廢的生活,卻常鼓勵讀者去提刀殺賊(見《寒灰集》序),鼓勵讀者去赴湯蹈火為人類爭光明。這好像一個臉青似鬼,骨瘦如柴的煙客,一面懶洋洋躺在鋪上抽鴉片;一面卻瞇著眼,啞著聲,喊道「革命!革命!你們大家努力呀!都上前呀!」這不是一幕空前的滑稽戲麼?某文人曾說:「現在的文藝已經走到力的文藝的一條路了。我們的技巧也應該是力的技巧,處處要表現出力來……希望達夫今後創作在技巧方面表現出偉大的力量……要震動!要咆哮!要顫抖!要熱烈!要偉大的沖決一切,破壞一切,表現出狂風暴雨時代精神與力量。」像郁達夫這種一生元氣已被酒色斫盡的作家,我想這希望終於是希望吧。
  郁氏文派曾有兩個信徒:一個是王以仁,一個是葉鼎洛。王的《孤雁》收在文學研究會叢書內,包含《孤雁》、《落魄》、《流浪》、《還鄉》、《沉湎》、《殂落》,書信體小說六篇,及《我的供狀》代序一篇。他是文筆和行徑都刻意模仿達夫,而模仿得非常之像的一個。《孤雁》中有幾篇寫他失業後在上海杭州一帶流浪,饑寒困頓,風塵潦倒的情形,比郁氏作品還來得真切些。因為他還沒有像郁氏那些矛盾的描寫。作者不過是一個二十三歲中學畢業的青年,他的作品雖經過商務印務館嚴謹的校對,還保存幾許別字錯字,學問之有限,可想而知。而《孤雁》一文置之郁氏集中,幾可亂真,這又可見郁氏作品藝術的價值之如何粗疏低劣了。葉鼎洛有《他鄉人語》、《男友》、《未亡人》、《歸家及其他》、《前夢》、《雙影》、《烏鴉》等集。他的作品也是感傷頹廢一路,不惟藝術勝過王以仁,更遠勝郁達夫。是因為郁文筆粗拙,而葉則描寫細膩;郁無結構,而葉則結構謹嚴;郁無意境,而葉則意境幽窈,真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現在引他對鴉片的讚頌一段來證明我的話:凡是沒有抽過大煙的人,當然只曉得它的壞處而不知道它的好處。就在我,起初也是這樣。可是在一兩次知道了那大煙的功用之後,便知道這所以能夠使一般人因此一蹶不振的道理來了。我覺得,它的可愛之處,便是能夠安慰人們的心,與有病的人以暫時的健康,與精神不濟的人以幾個鐘頭的興奮,與心神不寧的,以寂靜的寧貼,與悲哀的人以恬淡的安逸,與失望的人以平穩的心情。它的功用,不單是能夠醫治肉體上一切的微笑,也能夠醫治一切精神上的病痛的。常常有許多人說,在酒裡可以忘去一切的憂愁,我以為,在大煙裡面得到比酒還大的幫助。我想,在這世界上除掉愛人之可愛,就可算大煙可愛了。人們在愛情裡可以忘記他的痛苦,然而如果得不到愛人的愛情的,或者反而在愛情中得到痛苦的,只好鑽到大煙的國土裡去了。所以在某一個地方,有些人把大煙稱之為「黑美人」的,那的確是一個確當的名字。
  這段描寫以新文學眼光看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但他能夠擲筆空中,迴旋繞繚,做出許多姿態,便為郁氏之所難能了。郁氏的筆每每偃蹇紙上,站立不起。即遇著感情激動時,讀者以為他必有一篇沉痛熱烈,氣充詞沛的議論要發表了,誰知他只「喲!喲!」發幾聲感歎詞便了事。說來說去,他的文字只是缺乏「氣」和「力」。

  選自《中國二三十年代作家》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