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悼毓秀


  毓秀去了,去得非常突然。親友得悉她的噩耗時,無不大吃一驚,繼則潸然淚下,痛惜不已。因為她為人極好,年齡也不算大,以今日來說,她的人生尚未開始呢。
  毓秀是國立武漢大學校友,卒業於武大政治系。中小學肄業於教會學校,所以英文根底頗厚,她後來當學校教師,所憑借的是英文而非政治學。
  我在大陸時曾否與她有所接觸,今已不憶。41年,我自海外返至台灣,任教師範學院,才和毓秀及其丈夫侯斌彥先生見過好幾面。因她夫婦均極熱情,在一般武大校友中間,我同她們又特別親厚一些。45年,成功大學改制,我應聘來台南,侯斌彥先生時任中華日報社長,住在報社所配給的房子裡,毓秀則在台南一中教英文。該校距離我所住的東寧路成大教職員宿舍不過數百步之遙。那時楊安祥也恰應台南一中之聘,自高雄搬來台南,也住一中教職宿舍裡,我們三人間的過從便密切起來了。
  武漢大學校友團結力極強,尊師重道之情,尤為時下所罕有。我雖在武大教過18年的書,自愧從未盡過傳道解惑之責,況且也從未教過她們,但武大同學對老師不管曾否教過,總是愛護逾恆,對我亦謬加敬愛。尤其毓秀夫婦為人熱情,安詳又是我好友袁蘭子的侄女,竟以待蘭子者待我,視為有如親姑母。她丈夫陶鼎昌也是武大機械系卒業生。她們時常登門陪我姊妹談話解悶,看有可以幫忙的地方就極力幫忙。毓秀常吩咐她家老僕將報社配捨裡的香蕉及其他樹苗移植到我院子裡。安祥騎她的單車上街替我買些小傢具運來。她們又常邀我去吃飯。我總是白吃她們的,從未回請過一次。因為她們知道我為人極懶,又最怕麻煩,每次我說要請她們,便極力阻止:說她們家裡人多,羅漢請觀音不費事,況大家借此熱鬧熱鬧,求之不得,老師若回請,那就變成形式主義了,千萬不必。
  記得我初到台南的第一個舊歷新年,侯氏夫婦與楊安祥合燒了好幾樣精美可口的菜,連白飯饅頭等都煮好蒸好,水果和酒也備好,預囑我家那天勿舉火,但準備桌凳杯盤。天黑時菜飯由兩家孩子用提盒裝盛,傳遞聖火似的,一路跑著送來。送到桌上,還是熱氣蒸騰,色香味絲毫不變。斌彥又帶來一長串鞭炮,和兩支紅燭,大家強推我和家姊二老上座,賀年後,各自就座,斌彥到院子將那鞭炮點燃起來,劈劈拍拍,響了好一陣。滿屋子燭影搖紅,笑聲洋溢,那個年過得真歡騰、真熱鬧,叫我這個善忘的腦子刻下極深的一道痕跡,至今回憶,尚鮮明如昨。
  安祥已於十餘年前全家赴美,毓秀也隨侯先生移住台北和高雄。安祥每年聖誕節前總要寄我一個紙盒,糖果、餅餌、堅果、可可罐頭之類,帶著萬里外的溫情同來,叫人吃著時,甜在嘴裡,暖在心上。這樣厚待老師,連我自己子侄都不如。至於毓秀每次來看我,也一定帶點東西,或食物,或用品,從來沒有空手過,勸她不必,她說老師年紀大了,上街買也不便,我們能孝敬就孝敬。而且這點東西,也並非特別花錢去買來,是家裡現成的,老師不可放在心上。前年,我出版《屈原與九歌》、《天問正簡》,毓秀與斌彥又極力代我推銷。凡囑托的事,她夫婦總是悉力以赴。
  毓秀健康本甚好,數年前忽患心臟擴大,說照X光,一個大黑影幾乎把整個胸腔塞滿了,可見心臟擴大的程度。我聽了大驚,說這怎麼得了,你還教什麼書,快辭職在家休養才是。心臟擴大固未必致人於死,但擴大到這個地步,那不太危險嗎?毓秀笑道:「老師不要緊張,我剛才說的話恐也不是完全的事實,X光檢查的結果也許有誤。試想一個人的胸腔還有兩片大肺葉,若被心臟塞滿,豈能呼吸?老師勸我不再教書,我是個閒不得的人,在台北幾年,幾乎悶死了,教書並非為了賺錢,只為了遣悶罷了。」毓秀這話,我很能瞭解。一個人生在世上來,總要做點事,生活才有意義。像我們既不能像一般婦女出入百貨商場買東買西;又不能卜晝卜夜,沉酣於麻將桌上;又不能每天注意看報、打電話,縈心於股票行情的漲跌,漫漫白晝,也只有到學校教幾個鐘頭的書,回家除了吃飯睡覺,則看學生交來的功課簿子和自己埋頭準備次日的教材,這樣子日子才容易混過去。而且教書也有樂趣,眼看一群民族幼苗在我慇勤灌溉之下,欣欣向榮,日高日大,將來雖未必個個能成為棟樑之材,只要他們或她們都能對社會國家有點滴的貢獻,也算盡了我的義務。毓秀又常對我自謙說:「我也並不能算什麼人才,況且從前學的是政治,於今只能在中學教教英文,學非所用,於心每感不安,只有黽勉以赴,求其不致誤人子弟而已。前人說『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我的熱度本不高,所能發出的光也不太亮,但總算是光呀。大家都把那一點光匯積在一處,便成了熊熊巨焰,本來黑暗的區域也就會變成光明世界了。」她這番話雖頗平常,卻也算得至理名言,值得玩味。
  毓秀去年8月間,以心臟病日形嚴重,曾向學校請假北上,就醫於三軍總醫院民眾診療所。那時故戲劇導師李曼瑰教授也以癌病住在該所。毓秀知我與曼瑰交好,從護士口中得悉曼瑰病情後,特以限時信秘密通知我,我始於9月間專程北上去看她。我赴醫院時,毓秀已出院南旋,未曾晤及。不過曼瑰的病,若非承她屢次通信告之,那麼,我要一直等到報紙上刊出曼瑰病重及其死訊,才能知悉。為了曼瑰一生最怕驚動親友,她住入醫院後對自己的病一直是守口如瓶,就是她同住多年的堂姊李粹芳女士也代守秘密,竟瞞得鐵桶相似。連同住在台北和曼瑰交情頗厚的葉蟬貞女士還是接到我的報告,打電話與粹芳再三盤問,這消息才得洩漏的。我虧了毓秀,始能北上見到曼瑰一面,否則豈不遺憾千古。
  今年3月末,毓秀寫信告訴我,她將再赴台北三軍總醫院檢查心臟。我心裡便有點嘀咕,怎麼她的病還未減輕,又要去檢查?但因毓秀見我時,於自己病況總不以為意,況且見她精神頗好,談天說地,興高采烈,我做一千個夢,一萬個夢也不曾夢見她有這個不幸的一天。4月末,她來信說已回到高雄。侯斌彥先生已從台灣新聞報社辦了退休了,以後有信給她,請勿寄報社,要寄她寓所,以免延誤。我立即復她信詢問檢查結果怎樣?為什麼來信不提?又勸她說你的侯先生既已辦了退休,你也該放下這教育的重擔。你們公子嘯坡在美事業頗為發達,夫婦二人到美去逍遙逍遙,把身體養好,還有大半輩子的幸福時光等著你去享受呢。此信付郵後,毓秀並未回答,誰知僅隔數日,便得著她的死訊!
  5月9日,我趕到高雄南華路天主堂參加毓秀的追思彌撒及公祭。淚泉久枯的我,眼淚一直流個不住。想起她過去待我的種種好處,這樣熱情如火的朋友哪裡再找得到?況我比她年長一大截,她實在不該先我而去。又想一個人對事業固該熱心,卻也不能太不顧恤自己的身體。假如毓秀以前肯聽我的勸告,早日放下教鞭,從事保養,心臟擴大,還可延年益壽,我見已多。又聽說毓秀逝前一日尚抱病赴商職上課,其猝然發病,也許是由於太過勞累,那就更可惋惜。不過人生百年,總有一死,彭殤之壽,達士同觀,毓秀一生既以發光發熱為幟志,今日之死,也可說「求仁得仁」,可以無憾了。敢以此慰斌彥兼慰嘯坡。

  選自《蘇雪林自選集》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