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教師節談往事


  我曾在一篇文字裡說過這樣幾句話:「記得初級師範卒業後,被留在母校教書,盲目的熱心,不知摧殘了幾許兒童嫩弱的腦筋,過度的勤勞,又曾在自己身體裡留下許多病痛的種子。現在回憶起來,真是一個可愛而又荒唐的夢!」自民國六年初級師範卒業後,被留在母校附屬小學教書。每週擔任二十小時以上的功課,國文、修身(公民)、歷史、地理,當時所謂「文科」的大半歸我教。母校校長徐皋甫先生愛護全校學生如子女,我們愛戴他也勝於慈父。他平日常對我們諄諄教誨,要求我們畢生獻身於教育,培養下一代的幼芽,造成人才替國家服務,使祖國走上富強康樂的大道,才算是師範生報答國家的道途。這些話從我們素所敬愛的老教育家的口中說出來,鼓舞的力量當然是很大的。同時,民國五六年間,江蘇有一位私立女校的某校長先生,以刻苦辦學的作風,見稱教育界——那時甘地還沒有紅起來,但這位先生也可算是中國教育界的甘地——惜他為了一件戀愛而名譽破產,鬧了個「晚節不終」,不過這是以後的事。青年人富於熱情和正義感,愛慕英雄,最易受偉人行事的感動。我們都爭以某先生為模範,抱著全部犧牲的精神來從事我們所認為神聖的教育事業。而我個人之傾慕某先生更到了狂熱的地步,我曾從某種雜誌剪下某先生的玉照高懸壁上,像虔誠教徒對於他們所崇欽的神明一般,雖然沒有香花供養,朝夕必上心香一瓣。又將某先生辦格言寫成許多紙條,遍室中,如古人的盤銘、牖銘、時刻在目,以資惕勵。
  當時各級學校的教科書都由商務印書館包辦,每一種教科書都編有的教授方案,不必教師自己費心去預備。但我上課時於現成的教授方案之外,還要廣徵博引,恨不得將自己那點淺薄的國文知識一下子都灌輸入學生腦筋裡去,不管她們能不能消化;並且憑空強她們抄寫許多黑板文字。正式功課授畢以後,又將學生扣留一小時,替她們上四書,並加以講解,要她們背誦復講,又要她們每天作日記一篇,交大小楷各一張(當時學校對此尚無非作不可的明文規定)。自己在替她們批改正式作文之餘,再替她們細細校閱這些課外作物。這樣,我每星期所閱的作文簿竟達數百本之多,往往要忙到夜深始得就寢。幸虧當時學風純良,學生對我們教師又有一種盲目的尊敬,現在看見我肯義務地替她們上經書,替她們改課外功課,當然踴躍聽命。但這種精神負擔加之於小學生實嫌過重,聽說她們在家裡也「三更燈火五更雞」拚命趲趕,因此健康受了影響者大有其人。
  當時同在附小任職的共有同事三人,都是我同班卒業的同學。我們平時在功課上並沒有競爭,現在當了同事,在教學上競爭卻頗激烈。這三位所教的乃當時所謂「術科」,即算術、體操、音樂、勞作之類。她們也增加課外習題,延長學習時間。譬如音樂、體操,她們便命令學生每日早到學校半小時或一小時來練習。每日清晨操場裡是一二三四的口令聲、哨子聲、有規律的跑步聲;音樂室裡是唱歌聲、風琴聲。每日傍晚,教室裡又是「一陣烏鴉噪晚風」的讀書聲。學校空氣時常是緊張而且熱鬧,像準備開遊藝會的前夕,又像是學期考試將屆,人人在急來抱佛腳。這樣拚命亂來,不但學生吃不消,先生也累病了。附屬小學地勢低窪,某年初夏之際,傾盆暴雨,連綿數日,發生了水災,整個學校都被積潦淹沒。我所住的一間寢室在全校中所處形勢最為卑下,又無地板的裝備,平時已嫌潮濕,發水後,平地水深數寸,別人房間裡的水都退了,我房間裡的偏不肯退。我每日歸室就寢,要用一條長長的木板由門口通到床前。晚間翻身,被角拖在水裡,吸上半床水,常把我從夢中冰醒。雖沒有像卓別林的從軍夢,戰壕發水時,軍士們睡在水底,用蘆管透出水面以通呼吸那類滑稽的描寫;也不像古印度仙人修到能夠安身萬丈海底的偉大神通,我在積水之上卻的確睡了整整一星期之久。那一年黃梅季節特別多雨,洪水漲了退,退了又漲,一共幾回。水退後,我那間寢室的地坪,永遠沒有乾燥過,四壁的漬痕,幻成了無數奇誕的花紋,床下長出些慘白色怯生生的草類,帳子被褥都是濕滋滋地,好像一絞便可以絞出水來。滿室霉腐之氣,薰人欲嘔。我只得叫校工買了半擔石灰撒在床下和牆根。書桌下放了一塊木板,右腳踏在板上,左腳架在自己膝頭上,照舊預備我的功課,照舊替學生批閱那堆積如山的課內課外的簿子。
  母校即在附小的對面,校長徐老先生對我又那麼器重,只須我說一句話,搬回母校去住,決不成問題。但我不願意麻煩人,而且抱定了師範生服務社會必須十分耐勞吃苦的宗旨,情願以血肉之軀來對付這惡劣的環境,而且還以能獲得吃苦的機會為至樂。覺得自己才是一個不負我們校長平時教訓的好學生,才是一個我所欽敬的某教育家的忠實信徒,暗地裡每覺傲然自得!
  我的身體本來不甚強健,在這間極端潮濕的房間裡住了個把月,濕毒深入,覺得四肢發麻,渾身細胞也像都生了霉似的,特別是那只右腳同地面接觸的時間較多,麻得也更加厲害。暑假回到家鄉,終於害了一場大病,一條小命幾乎因此哀哉。從此我的健康情形愈來愈壞。升學北京女子高等師範二年,留學法國三年,常為病魔所苦,不能好好用功,因之也就不能深植做學問的根基,成了我一生成敗的關鍵,於今回想起來,每覺悔恨不置。
  我現在敘述過去的這個故事,並不是想勸青年學滑頭,作事不負責。青年人對事業的熱心和勇於犧牲的精神是可貴的,但必須有「明智」的指導。否則不但坑害了別人,也帶累了自己。

                          原載《中國一周》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