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印尼導游的順口溜


  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听到一句特別的話,定會牢記終生。
  也許因為我是干語言工作這一行的緣故,對生活中接触過的人所說的絕妙語言,常常是佩服之至,當回憶起革年某月某地某人說過的某句話,受益無窮。不知道其他行當的人,最感興趣的細節是什么,但我想服裝設計師一定會對某時、某地、某人的穿著記憶深刻,古董拍賣商一定總會惦記著某處、某人手中有什么珍藏,反正我對有趣的語言,總能時時記起,念念不忘。
  那是1993年夏天,承蒙中國旅行總社的邀請,我以記者身份參加了一個專業旅游考察團,一行近3O人,在印度尼西亞考察了10天。
  雅加達的市容,万隆的國際會議中心,浮屠婆羅神塔,巴厘島的民俗,都給我留下了异國情調的感受。但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些匆匆接触的風物人情,在我心自中只留下了斑斑駁駁的片段回憶。年深日久,連雕梁畫棟都會褪色,何況走馬觀花、浮光掠影般的印象呢?
  這次旅游途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倒是印尼一位女導游的一段自言自語的獨白,多少次想起她這段話,我都會在心頭笑起來。
  我們這個團的成員,大都是來自中旅各省的分支机构的專門負責旅游業務的副總。這些副總大都是導游出身,有的做過多年的導游工作,接待過海內外的不計其數的八方來客。在國內旅游業內,這些團友可以說業務純熟,深諳此道。可是到了异國他鄉,強龍不壓地頭蛇,几天過后,我們全團團友几乎沒有一個人不惊呼,在旅游購物中時時上當。
  本來嘛,入境隨俗,對方導游帶領我們參觀与購物,既是人家的責任,也是人家的營生。靠山吃山,人家也當然要從我們身上适當地盤算盤算。不過“導游領進門,吃虧在個人”。印尼的導游并不是國內的吃公糧的導游,都是個体戶,招之即來,平時并沒有固定工資,所以,拿回扣是天經地義的。不過,有人看到導游剛把我們帶到一個商店,她自己直接奔了柜台。据說,看見人家給了她錢,不管我們買不買東西,購物与否悉听尊便,人家已功德圓滿一把鈔票揣進口袋。于是大家心里就嘀咕起來了,這家商店准是宰人的地方,有的人就干脆不在這儿購物,想買也不買,干嘛讓你宰!
  在對導游產生的防范心理支配下,購物時,就不讓導游像幼儿園老師似的領著孩子一塊走,大家就放羊了。四川省旅游公司副經理蘇強,此君剛從香港公務回來,就進了這個團,這位老兄与我十分投緣,一路上我們相互聊得挺對胃口。一到購物時,他往往拉著我,進了別家舖子,其實也不知這家舖子黑不黑,也許比導游領我們去的那家還宰人。
  反正印象已變為了成見,你說往東我偏往西,導游見我們從別家店里拎回了東酉,真是有點不夠風度,冷嘲熱諷,一定讓我們明白“不听導游言,吃虧在眼前”。比方,你在別的店里買一條褲子,她一定說,小心穿上就開線。你買一雙鞋,她一定會說,要是現在就穿上,等不了你回國准開綻。
  我喜歡印尼蝦片,炸出來又大、又脆、又香,于是我和蘇強兩人進了一家超級商場,我們買了不少各式各樣包裝的蝦片。那天也巧,其他老總們,包括并不喜歡吃蝦片的人,一見我們買了不少東西,大家一窩蜂全進了這家超市,每人買了好几包,如不送人,只是自家享用,怕是夠吃上三年五載的。這一下導游拉下了臉,“唉!你們急個什么勁,還怕我不帶你們買嗎?回去你們就知道了,根本炸不開,咯坏了牙我可不負責!”老總們當然是有風度的了,沒人去跟她計較,一笑了之。
  還有一次,我們團上了巴百島,這里的南洋熱帶風光令我們留連。尤其集市上、地攤上當地的手工木雕真是一絕,不但做工細膩,充滿了异國情調,還十分便宜。于是,團友們三三兩兩步人各個攤位,連觀賞帶采購。附近的小販們更是熱情待客,一哄而上,有的小孩子遞給你一個木雕人像,漫天要价,就地還錢,最后其价格便宜得就差倒找你錢了。
  我也買了一個人体木雕,那本色、花紋、造型、雕工沒得說。這一站行程,人人滿意,大家很高興地回到車上,紛紛交換著,看看別人買的是什么雕刻,什么价格。那一天,這一批上了點年紀的團友們,忘記了天气很熱,忘記了旅途的疲勞,忘記了前几天的不愉快,有的像小孩子獻寶似的向導游炫示自己買的紀念品。“哎哎,別遞過來!”導游拿著話筒說。很顯然,她不光是說給身旁附近的人听的“團友們,請你們別抱著你們的‘女朋友’(那是指雕像),尤其穿白襯衣的男士,小心蹭一身鞋油,你們以為這是什么紅木的,烏木的,老實告訴你們,沒那么多好木頭,這上面不過是刷了鞋油。”哈,大家沒脾气了,全讓她給气笑了。
  既然,我們處處受擠兌,遭挖苦,看起來,不針鋒相對也不成了。當然,又不能真和人家頂撞,更不能直接和她逗嘴。于是,蘇強拉我坐在旅游車的第一排,我們一邊儿一個坐下,中間正好隔著一條過道,導游就靠著椅背,手持話筒面向旅客,首當其沖地對著我們倆,我們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蘇強就向我講開了,他說,他平生最討厭別人的一個缺點,我忙問是什么,他說只有最不懂事的人,才會在觀看別人買的東西時,不是橫挑鼻子豎挑眼,就是說人家買貴了。有的人天生的這么個毛病,不說人家是傻瓜,他心里就不好受,其實,何必呢?聰明人永遠夸獎別人如何會買東西、即使買貴了,也會說,你從哪儿買的,比我買的那件便宜太多了,你真有眼力,下次有功夫您一定幫我挑樣東西。這叫會說話,做人千万別那么尖刻,你气了人家,人家嘴上不講,難道心里會夸你嗎?
  導游也真夠可以的,她拿起話筒說,“諸位,我教大家一句順口溜吧,旅途勞累,讓大伙開開心。”于是,她說了一句名言,一個順口溜:“你气我,我不气,我生气,中你的計!”
  于是,我和蘇強都沉默了。
  我听了這句順口溜,如醍醐灌頂,我高興极了。听到這句順口溜,補償了我一切心理的不平衡。
  我立刻想起武則天在讀到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檄》中那句:“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時,武后也感歎其才。不知電視劇《武則天》中,上官婉儿怎么不念這檄文最后的句子,武則天那是王者之尊,我們小民還是覺得平民百姓的話更有意思。
  總之,這段順口溜,也是一句真話,也是一句玩笑話,也是一段充滿哲理的話。“你气我,我不气,我生气,中你的計”。好!太好了!就沖這段順口溜,不虛此行。
  人有七情六欲,人要和人打交道,高興与憤怒之間的中間地帶就是一口气。气順則其喜洋洋,气不順,則怒上心頭。有人常說;“人累不死,能气死”,這是人際關系沒理順,產生种种矛盾症結之后的一句牢騷話。我勸這樣的人碰上不順心的事,想想這位導游的話,可能起點作用。
  無獨用偶,有一次一位同事和我議論點事情,我說,我看你一天到晚心平气和,遇到許多不順心的事也不惱也不火,你的修養令人佩服。他說:“我見到麻煩事也生气,后來我想通了,你要是和別人生气,那就是用別人的缺點來懲罰自己。”這也是同樣意思的一种表述,只是知識分于气濃了一些。文人大抵看不上順口溜,大詩人絕不寫打油詩。但是,民間的順口溜有時含有深刻的哲理,且莫以儿戲視之。
  說是說,做是做,常常想想這句順口溜,在复雜的人際交往中,會免去許多煩惱,少生一些閒气。
  要是早個一千多年,把印尼導游這句話,寫成條幅,懸挂于中軍大帳,周瑜經常看這個條幅,或許不致于被諸葛亮气死。“既生瑜何生亮”。公瑾太遺憾了,你沒有碰到這位導游!如果早些開通了心胸,那“既生周瑜,不妨生亮”。導游順口溜,進了中軍帳,“你气我,我不气,我生气,中你計”。假如周郎不被气死,歷史將會怎么寫,不得而知。可惜,歷史是不能假設的,更可惜,《三國演義》畢竟不是真正的史實。

                         寫于1995年6且上海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