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章 奧普拉·溫弗雷


             ——打動人心的魅力女郎

    不要過于求成——你越想追求和得到它,就越會錯過它。成功猶如
  幸福,可遇而不可求。
          ——維克多·弗蘭科:《矛盾的意圖》
    才智發展是有限度的,而心智拓展是無限的。
             ——默罕德斯·K.甘地

  奧普拉·溫弗雷是女人的一切,她有非凡的气質來吸引各個階層。各种膚色、各個國別和各种年齡的男女人士,80歲的老奶奶喜歡和崇拜她,而她們那15歲的孫女儿也成天迷戀于奧普拉·溫弗雷療理時間;她是那些30多歲的困扰于肥胖和婚姻問題的婦女們的開導老師;丈夫和父親們也打開頻道,向她尋求家庭和單位中人際關系處理的答案;遭受過強奸凌辱的少女視奧普拉為自己的知音,來挺過這一關,她是她們的偶像和榜樣;20多歲的婦女欣賞她那种沉著冷靜地處置困境的風度;她也是尋求成功的黑人少年的榜樣。她的觀眾不受信仰、性別、文化程度和年齡的限制,每天約有1400万觀眾看“奧普拉·溫弗雷電視節目”,比她最強勁的對手高出55%。99%的美國家庭,遍及64個國家的人觀看她的節目,每年創利達1.7億美元。溫弗雷的收視率超過三家電視网早晨節目的總和,這便是她的魅力所在。
  溫弗雷的朋友梅亞·安琪拉稱她是“美國最便捷、最誠實的精神病醫生”。安琪拉描繪溫弗雷具備所有偉大創造天才的共同性格說:“她踏入別人不敢問津之地……她是我們的開拓者”。溫弗雷踏入禁地的能力無以复加,她直覺地了解人們最脆弱的隱秘,以非凡的能力挖掘觀眾真實想听的個人故事,她有本領和耐心“傾听”慘無人道、偏執狂妄和賄賂舞弊,而不加任何評述、不流露個人感情情緒。
  溫弗雷具有非凡的才能來与人交談而毫不讓人厭倦,讓人興奮而不加冒犯,鼓動人心而不落俗套,教育人們而不含說教。只有奧普拉會在自己的節目中問一位影星:“你是否有痛楚經歷”?并受到觀眾對節目的青眯。溫弗雷的魅力和敏感具有感染力,這种才能使她能談論任何其他情況無法談及的話題,有次節目談到阻莖大小,她脫口而出:“帶一個大的回家給媽媽”。讓凱西·李和菲爾·達那休來試試。溫弗雷的坦率和真誠是這個行當中少見的,因為主持人通常不欣賞也不具備這种品格,她對觀眾動之以情,使她能触及別人不曾想到過的話題。溫弗雷對電視傳媒的主導优勢之大,使她能讓一個作家一舉成名。瑪麗妮·威廉姆森和她的書《愛的回复》(1992)便是一例,1992年2月4日星期二,威廉姆森在溫弗雷節目中亮相”,就在那天有35000冊書銷售一空,出版商确認,几天內售出30万冊書,全是那次亮相帶來的成果,這在硬皮書平均銷量在1万冊以下的出版界實屬罕見。1993年迪派克·喬伯拉登台同樣使他的新書《無年限的身体,無時限的頭腦》空前暢銷。
  “奧普拉”的觀眾中包括尋求寬慰的妓女,追求知識和興奮無聊的家庭主婦,退休在家尋求愉快生活的老婦,有意了解女性看法的建筑工人,尋覓伴侶的孤獨的离婚者,請求指點遭受委屈的婦女,要求理解的非正統生活方式者和了解信息的知識分子,只有溫弗雷能調動一切。她史無前例地改變電視談話節目,因為這點及其他非凡的才能,使她稱得上是位創造幻想家。
  奧普拉·溫弗雷是歷史上第一個擁有和自己制作談話節目的人,1988年她被國際廣括電視協會授予“最佳話音員”——25年以來最年輕、也是第一位被授予此殊榮的美國黑人婦女。《好管家》雜志1993年民意測驗中,溫弗雷成為僅次于芭芭拉·布什和特蕾莎嬤嬤的“最受歡迎婦女”。1993年民航的一次調查詢問乘客最喜歡与誰同机,溫弗雷排第一,超過總統及希拉里·克林頓、斯瓦辛格、羅斯·派羅特和其他名人(麥當娜与不會講英語的葉利欽相提并論)。溫弗雷也得到了貧民到富人的認可,于1993年獲哈羅蒂奧·奧戛獎金。《華盛頓時代》概述奧普拉之謎:“這种轟動不能用諸如領袖魅力和明星效應來簡單地一言概之,其中包融著更深刻奧妙的因素。

  個人生活歷史

  溫弗雷1954年1月26日生于密西西比的考斯休斯考,是18歲的母親妮塔所生的三個私生女中長女。她父母原來是根据圣經中魯斯的妻妹給她取名奧珀,而助產士在寫出生證時將第二、第三個字母對換,由此她成為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名字之一。在她出生時,溫弗雷的父親弗農·溫弗雷跟著部隊駐扎在外地,她母親到密爾沃基當洗衣婦,把奧普拉留在農場里,由嚴厲的祖母帶養,奧普拉叫祖母“媽媽”,因為她只知道這位老婦是她真正的母親,她祖母成為奧普拉生活中第一個榜樣。
  孩提時代的奧普拉一直光著腳丫子,到進校讀書時,她才穿上第一條裙子。閉塞的鄉村環境使奧普拉自尋歡樂,她以動物為伴,到書中尋求安慰,那儿沒有電視。溫弗雷說她祖母送給她所曾接受過的最貴重禮物,在兩歲半時教她讀書寫字。這位早熟的孩子第一次演講才兩歲,她在鄉村教堂致歡迎詞中講述“耶穌誕生于复活節”的故事,教民們大為惊訝,不少人稱她是天才。年幼時的這一經歷使奧普拉永生難忘,她的自尊正是在這些大人積极肯定聲中得以培植。這次經歷甚至引發了她成為教士或傳道者的人生第一夢;后來她四年級的老師丹佛太太(早年榜樣)激發她成為教師。
  溫弗雷說:“我生來愛書…這是一种逃到另一人生活中的方法”。當她祖母送她進幼儿園,她隨即寫張便條給老師,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說明自己屬于高一年級班,惊訝不已的老師馬上讓她升級。讀完一年級,奧普拉跳到三年級,這便是這位孤獨的密西西比女孩潛力的早年顯露。奧普拉認為嚴厲的祖母是她第一個重要榜樣:“我今天的一切都歸功于我的祖母:我的力量、理性感,所有的一切,都是6歲時确立的。我現在和我6歲時的想法几乎沒有什么不同”。
  在她6歲時,奧普拉的母親又讓她回到密爾沃基貧民窟与兩個异父弟妹一起生活,她繼續在黑人社團俱樂部和教堂茶會上作演講,朗誦詩歌,因而成為有名的“小演說家”,這些經歷在這個尋求机會逃遁到美好生活中去的小姑娘的心靈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她告訴《今日婦女》的蓮·托納比:“我不明白是為什么,但在我心靈深處總有一种感覺,我會成為現在這樣的人”(這是天才身上的普遍現像)。溫弗雷和母親住了兩年后,又被剛結婚的父親接到那什維爾,這位雄心勃勃的女孩依然沉醉在書中的幻想世界里。她在1991年告訴《好管家》:“書籍向我展示了生活中的希望,讓我了解到世上像我這樣的人還有許多,我不僅要發奮更要實現…書籍賦予我希望,對我而言這是一扇通往未來的大門”,她說,在密爾沃基時:“我躲在壁櫥時用手電筒看書,以免被人譏笑我想成為大人物”。12歲時她在一次教堂演講中得到500美元的酬勞,那天晚上告訴爸爸,她要以演說來謀生,并說:“我那時便告訴爸爸,我要變得很有名气”。奧普拉開始寫日記記下自己的夢想。
  奧普拉的母親是她的監護人,因而當她結婚后,奧普拉离開父親,住到密爾沃基母親新組建的家中。密爾沃基貧民窟演化出眾多悲劇,奧普拉9歲時被她19歲的表兄強奸,他買了根雪糕哄她,封住她的嘴;其后,又有兩個親戚調戲猥褻她。溫弗雷在她早期的一次電視節目中向觀眾說出了這些早年的性虐待,當時她正在撫慰有著類似經歷的一位觀眾,那些人在奧普拉生活中騙得她信任占了她的便宜,給她心靈造成負罪感和混亂,而且她是個沒有穩定住所的流浪似的孩子。奧普拉在密西西比与祖母生活了6年,到密爾沃基与母親同住兩年后,又到那什維爾与父親生活了兩年,隨后又回到密爾沃基和母親生活了1年,接著她又回到那什維爾生活5年,她那生活穩定而有自律性的父親將成為她生活中的良師。
  13歲在密爾沃基時,奧普拉成為一個品行不端的坏少年,這是她缺乏父母管教和指點所造成的。她專做坏事,偷她母親的錢,有一次竟從家中逃跑,她看見愛萊莎·弗蘭克林從豪華轎車下來,騙這位歌手相信她是個棄儿,需要“100美元回到俄亥俄”(沃德倫,1987),她那注定要讓她成為百万富翁的三寸不爛之舌,讓她得到了這筆錢,在密爾沃基大酒店中住了3天。當這些錢花光后,她又找到她的校長,校長把她帶到火冒三丈的母親那儿,她送她進少儿收容中心,所幸的是,那儿床位已滿,奧普拉被送回到那什維爾她父親和繼母塞瑪那儿。
  14歲時奧普拉到那什維爾,她已怀孕,孩子早產后不久便死去,溫弗雷告訴《紐約每日新聞》的蘭迪·巴那(1986年9月7日):“我父親救了我”。弗農·溫弗雷當時是個理發師,是在當地和那什維爾城區委員會深受尊敬的人。溫弗雷對《好管家》說:“我父親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他堅持認為我實際上比現在的我要強,將來會更強。他熱愛學習,為我指明了正道”。弗農堅持讓奧普拉每天多學習五個新詞匯,否則不讓她吃飯,聰明的奧普拉成為全优生。15歲時她被選送去加利福尼亞教會組織演講,看見好萊塢影星游行隊伍時她說:“總有一天,我要讓自己成為比他們更耀眼的明星”(沃特倫,1987)。奧普拉從此后主持高中學生委員會,參加戲劇俱樂部,她的口才和辯才极其出眾,16歲時她贏得艾爾克斯俱樂部演講競賽,使她得到了到田納西州立大學深造的獎學金。她作為那什維爾青年協會代表和東部高中美國杰出少年的代表,赴白宮受到尼克松總統接見。溫弗雷后來說是她爸爸的影響造就了她,“正是因為有了他……我才會有今天”。
  溫弗雷從此開始向演員生涯挺進,她17歲時被WVOL廣播台戴上護火小姐貴冠,她是第一個贏得這個獎賞的黑人女孩,電台主持人希德爾伯格賞識她的才華,讓她在高中高年級時作周末新聞播演,她表現很好,每周能賺100美元。溫弗雷的口才終于有所回報,17歲那年,這位“小演說家”,由于贏得五十年節傳神演講被送到斯坦福大學作表演。
  在大學一年級時,溫弗雷獲得那什維爾黑人小姐和田納西小姐稱號,她當時主修演講和戲劇。1971年,她是美國黑人小姐隊伍的辯手,當哥倫比亞廣播公司WTVF電台為她提供一個職位時,她第一次突破性机會來到了。她拒絕了兩次,她的演講老師提醒她能被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電視台看中,才是許多人進大學深造的原因,她才在一年級時接受這份工作,成為主持阿什維爾晚新聞的第一位黑人婦女,當時她才19歲。1986年她以其無可比擬的風格告訴《世界主義者》雜志:“我無疑是個像征,但是寶貝,我是個幸福的像征”。
  當第一次主持電視新聞時,溫弗雷嚇死了,她對自己說:“我要當作自己就是芭芭拉·沃特斯”。這起作用了,沃特斯成為她的職業指導老師,而溫弗雷的父親還是老板和嚴格的評論者。溫弗雷后來說:“我是全國唯—一個得半夜三更回家的新聞主持人”。然而,她在大學三年級時便已賺得年薪15000美元。溫弗雷成為一個成功的報導者,并一如既往地坦蕩。當她有一次被安排采訪小鎮的黑人隔离區,她走上前向店主自我介紹,想握握手,店主說:“我們這儿不与黑人握手”。溫弗雷反唇相譏:“我打賭黑人是出色的”。在1976畢業前夕,溫弗雷遇到一次极好的机遇,成為WTZ電視台巴爾迪摩駐地的記者和主持人。溫弗雷接受這個位置,從此踏上成功的航程。

  職業背景

  1976年愚人節時,奧普拉開始成為美國廣播公司駐巴爾迪摩的新工作,年僅22歲的她,成為巴爾迪摩電視台最年輕的節目主持人,電視台有意按自己的計划重塑溫弗雷的形象,他們給她弄新發型、穿新時裝,并解釋說:“你頭發太硬,鼻子太寬,顴骨太大”,當看見自己的頭發式樣——頭發化學處理的結果,她簡直气瘋了。從不饒人的溫弗雷說:“當你們被刺成光頭時,會對自己更滿意”。她隨后去吃飯平息怒气,一個人獨自呆了很長時間。這次經歷成為一种自我發現,溫弗雷明白了,自己不可能另一個黛安娜·羅斯(羅斯多年來一直是她演播的偶像)——“我的臀部絕不可能像黛安娜·羅斯一樣,我最好還是保持成為奧普拉”。
  奧普拉的魅力在于她總有非凡的才能施情于每個人。當報道情緒波動劇烈的新聞故事時,她經常不得不忍住眼淚,電視台經理讓她堅強些。盡管人們不大意識到像所有人一樣,她的長處同時也成為她的弱點,极度敏感是溫弗雷的弱點,她的脆弱使她無法成為無動于衷,冷眼旁觀的新聞報道者。所幸的是,她從來沒法改變自己的風格。
  電視台經理對她所在位置上的表現不滿意,溫弗雷被重新安置到与芭芭拉·沃特斯相類似的晚間一小時新聞演播,這是溫弗雷生涯中最悲慘傷心的時刻。工作成效不大,她不适合新聞演播,9個月后她被解雇,然后她又被分配做美國廣播公司“早晨好,美國”的新聞插播員。她的熒屏魅力超過播音技巧,電視台決定讓她与理查德·西爾共同主持類似于現在雷吉斯和凱西·李主持的晨談節目——“巴爾迪摩之聲”。在第一天演播結束時,溫弗雷說:“我駕輕就熟,我知道這是我應該胜任的,就如同呼吸,這是對我而言最自然的方式”。在以后的7年里,溫弗雷和西爾触及了种种議題,從离婚后孩子撫養,到連体雙胞胎現像,再到三K党問題,節目空前成功。不幸的是,溫弗雷個人生活一團糟,她甚至到了企圖自殺的地步。然而,由于收視率高。12個城市選播“巴爾迪摩之聲”節目——收視率超過“弗爾·達那你節目”,這引起了芝加哥美國廣播公司的WLS電視台的注意。
  WLS的丹尼斯·斯万森雇用奧普拉和她的制片人,負責“早晨芝加哥”節目,當時這是這個時間收視率最低的節目。“我1983年9月4日第一次來到芝加哥,我踏上這個城市的土地,在街上漫步,它像我的根,我的家鄉,我知道我已屬于這個地方”,以其极致的坦誠方式,溫弗雷問斯万森,她的黑人身份是否會有礙于“早晨芝加哥”節目,丹尼斯說。“你是綠皮膚我也不介意,我所需要的是節目成功,我負責保證成功,我需要你這么去做”。溫弗雷簽了4年合同,年薪20万美元。她在30歲不到時,就取得了巨大成功。
  溫弗雷在“早晨芝加哥”節目以新主持首次登台后1個月,此節目成為年內首破高收視紀錄的節目。弗爾·達那体這時候正好從芝加哥遷到紐約去演播,一些空談家就責備溫弗雷,她回答得很現實:“馬羅,不是我讓他去的”。達那休是白天電視節目的媽媽先生,而溫弗雷卻以理療小姐身份迅速取代了他,她以火箭噴發的速度,使芝加哥電視台收視率急劇上升。《多樣》雜志報道:“由奧普拉·溫弗雷任新主持的‘早晨芝加哥’節目收視率迅速上升,比1年前增加50%,正以無可抵擋的优勢壓倒紐約領地里的‘達那休’節目”。
  1987年《人民》雜志說:“奧普拉反應之敏捷令所有電視同仁相形見絀,是的,包括卡森和萊特曼”。溫弗雷迅速成為全美主婦們最好的朋友,她的表演成為一個成功之謎,有一天,她會讓丹妮和瑪麗·奧斯孟德在第二天洗心革面。她解釋自己有能力傾听与她觀點相反的觀眾的意見:“我不力圖去改變人們,我竭力揭示出他們真正的面目”。她在四年級時曾想當教師,現在她可為此感到欣慰,因為她每天都在向全國的熱心觀眾上課,“我認為我的電視工作成為我觀眾們的老師和幫助者”。溫弗雷對付怪人和异樣生活方式者的能力使她認識到:“我們都應對自己負責,不管胜利還是失敗”。溫弗雷成為“女人的一切”,她珍惜演播時的每一分鐘,她的觀眾也如此。
  溫弗雷還在發胖,体重已達190磅,這多次成為節目中的議題,更多地扯進她變化著的飲食規律。她沒有固定的男伴也成為一個經常性話題。對于自己的体重和缺乏固定對像問題,她向來具有幽默的解釋,而有一天她在演播時說:“正确先生正在走來,但他在非洲緩慢行進”。溫弗雷有意讓自己的個人生活成為節目的一部分,她的生活和事業觀是:“我們抵達事物的內心深處,我們尋求絕對的推心置腹”。大多數主持人一本正經,不偏不倚,矯揉造作,溫弗雷描繪他們是“表現自己”。她不這樣,她很實在,溫弗雷的絕妙之處便是她坦蕩無遺,一覽無余,她承認從不在表演前預先考慮議題,這并非常常是個有效的方法。但卻引人入胜。
  溫弗雷的兩位事業老師是《我知道籠中鳥為何歌唱》的作者梅亞·安琪拉和絕無僅有的電視采訪者芭芭拉·沃特斯。溫弗雷說起沃特斯:“我想沒有她,我們中任何人都不會有今天。她是個開拓先鋒,為我們舖平了道路”。溫弗雷采訪過兩位老師,但感到不知所措:“我實在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我被迷住了”。《新聞周刊》曾對她作過評論,從而擴大了她的全國影響,文章描繪她是“重達200磅的出身于密西西比的黑人媽媽,庸俗,粗鄙,市井和有生气”。溫弗雷不喜歡這种粗俗的描述,但承認這擴大了她的影響。
  1985年,昆西·瓊斯在芝加哥酒店客房看電視時發現了溫弗雷,他正在籌拍愛麗絲·沃克斯的作品《紫色》改編的電影,尋找索菲亞角色的人選。溫弗雷除了大學表演課外,毫無實際表演經驗,但他卻選她擔任這一角色,片子于1985年12月上映,觀眾踊躍。溫弗雷被電影評論家吉因·西斯科吹棒,他稱她的表演“超凡絕倫”,他說:“她將這位悲觀失望的婦女刻畫得栩栩如生”。溫弗雷的律師想和華納制作公司交涉付給她更多的片酬,坦誠大度的溫弗雷說:“吉弗,我并沒干多少——請千万別給更多的錢!”他說:“你并不是為他們白干的”(《工作婦女》,1992)。
  她的表演同時獲得奧斯卡和金球獎提名,她出色的表演也使她1986年6月獲得全國婦女協會頒發的婦女成就獎。溫弗雷成功的表演使她被應邀在理查德·萊特的影片《親生儿子》中出演母親一角,但卻不太成功,溫弗雷承認32歲的她几乎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很難胜任母親一角,她在影片《紫色》榮獲奧斯卡提名風潮之后,她的節目收視率直線上升,電影幫助了“奧普拉·溫弗雷節目”的成功,1986年9月8日,“奧普拉·溫弗雷節目”被皇帝世界列入138個城市的辛迪加聯网系統,1987—1988年度就此創利1.25億美元,這一胜利立即使溫弗雷躍為演播界高最薪演員,她与皇帝世界在1986年12月簽訂5年合同,1993年,這檔節目擴及全美198個市場(99%),包括日本、挪威、沙特阿拉伯、新西蘭和荷蘭在內的64個國外電視台也在轉播。
  1988年奧普拉組建哈普(HatPo)制片公司(她名字OPrah的倒拼),并以2000万美元買下芝加哥10万平方英尺的演播室,由此成為經商者和董事長,她是繼瑪麗·畢克福德和露西麗·鮑爾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和制作自己的節目的婦女。溫弗雷也是第一個擁有自己娛樂制片公司的美國黑人婦女。她在這一演播室中制作自己所有的節目,還包括《布魯斯特婦女》之類的電視專題片。第二年,制片公司還定下紀實片類型的拍攝計划·溫弗雷、手下有86個人,她說:“我憑本能經營公司,我是個本能型玩家,本色演員,我也用此指導我的生意經營”。溫弗雷親自簽名每張支票,基本不用日常管理人員經營公司。
  到1993年,“奧普拉·溫弗雷節目”贏利已達1億美元,奧普拉本人獲5200万美元。据《福布斯》(1993.9)資料,溫弗雷以9800万美元收入名列92—93年度最高收入演藝界人士(她超過了斯蒂文·斯皮爾伯格的2600美万)。溫弗雷周一至周五早晨六點工作,她在准備上午9點檔節目之前先到健身房,在她第二檔11點鐘節目開始之前,她花1個小時開生意事務會議,一天中。其他時間則用于商議和籌划新節目。一到周末,她便去160英畝大的印第安那農場會放松一下,在那儿審閱新劇本,与她那住在一起的未婚夫斯坦德曼輕松度日。1993年11月,她在哈普制作電視劇《這里沒有孩子》,這是關于內地一個單身母親的故事,由奧普拉出任主角。她在告訴新聞媒介有關這一角色時說:“我是那些從凄慘經歷中走出來的人的最佳代表,戶外太太就在這儿”。這便是她列入此書的原因,她白手起家,取得了輝煌成就。
  1991年溫弗雷在芝加哥開了家取名別致的“怪癖者”餐廳。她總是忙于儿童虐待問題的慈善事務和為哈普制作新紀錄片。溫弗雷白天主要工作還是她的日間節目,据內爾曼收視調查,這檔節目是歷史上收視率最高的談論節目。每當電視制片行家談及收視率,總會提到“奧普拉效應”。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主持人唐·拉瑟提到相對于他自己晚新聞節目的溫弗雷的巨大影響:“奧普拉的效用是巨大的……身為主持最謙卑的方法是,只要提供奧普拉出場作開場白……我必定會獲成功”,(《紐約時代》,1992年6月1日)。
  溫弗雷的成功使她有能力揮金如土,她32歲成為百万富翁,買下了一幢80万美元房子,1987年她成為演藝界最高薪酬者,買下了160英畝的印第安那農場。1988年溫弗雷買了自己的制片公司,開設芝加哥餐廳,不久前,她又興之所致,買下了科羅拉多州勒拉爾德山坡附近85英畝大的牧場,又花了總共430万美元的錢買了附近的一幢別墅。另一筆巨大的消費是一架挑戰者601—3A式噴气飛机,花了1400万美元的基本投資,包括在新墨西哥州的圣達菲附近造一幢新宅邸。溫弗雷是与露西麗·鮑爾和麥當娜并駕齊驅的歷史上最成功的女商人。作為哈普的董事長,她只有一位助手,便是她的私人律師和合作伙伴杰弗雷·杰考伯斯.杰考伯斯說:“奧普拉擁有自己的節目,自己掌管財務,沒有董事會,沒有委員,每個最后決策都是她制定的”。杰考伯斯說她還在經營上簽發每張支票,像其他大公司經理那樣行使日常經營管理。溫弗雷所做的一切与書中其他女性沒什么兩樣,她們都需要絕對操縱,這使她們成為真正的創造天才。

  气質:直覺—感知者

  溫弗雷非常外向、直覺、敏感。她是個左撇子,這實際上顯示出她是右腦主導—直覺型的—思維方式。溫弗雷對人們所想的敏感覺察力(几乎成為超感力量),使她能恰如其分地提取自己的議題中最确切的信息,提出針對性問題,這一非凡的才能使溫弗雷成為世上第一流談話節目主持人。
  溫弗雷有种強烈的自我敏感性,心情開朗,自強不息,從不懼怕陌生新環境,這些品格是在童年遷居和孤獨的生活中形成的。溫弗雷的每一個新成就、每躍上一步台階都由于她的自強不息和樂觀開朗。她在鄉村土地里生活了六個春秋,由她嚴厲的祖母領大,她孤獨,尋書為伴,尋求慰藉,這培養了她冒險的敏銳精神和宏觀的生活觀念。以后,由于不斷适應各种新文化、學校、老師和朋友,溫弗雷磨煉了自我充實和應變能力。從窮鄉僻壤的小鄉村移居髒亂污穢的密爾沃基貧民窟,溫弗雷由一位經常顧不上家,缺乏關心的母親監護。在密爾沃基住了不到兩年,溫弗雷又在8歲時遷到那什維爾,由具有主見的父親關心照料,這种經歷完全不同于密爾沃基。然而不到1年,溫弗雷又突然回到密爾沃基貧民窟,那儿發生了許多慘痛事件,經過1年的動蕩和叛逆,她又回到那什維爾,她的父親和繼母提供了她所需要和想往的安定生活。
  溫弗雷13歲前在6年里有過三次遷居异鄉的經歷。請想一下,從一位嚴厲的祖母那儿遷到不負責任的母親那儿,再到權威性的父親那儿,再遷回与母親同住,后又回到父親那儿,這种經歷會給孩子留下怎樣深刻的印象。這期間,溫弗雷遭凌辱,受強奸,离家出走,成為未婚母親,生下死去的嬰儿。所有遷居都意味著新學校、新朋友、新文化和不同類型的父母影響,難怪溫弗雷成為一個樂觀開朗,無所畏懼的人,以不怕失敗的姿態利用自己的才智,對新環境應付自如。溫弗雷的不安感使她成為卓越者,拼命追求完善。
  溫弗雷的演講才能得到了反映熱烈的大人們的鼓勵刺激,他們告訴她是“非凡的”、“有才華的”和“早熟的”,讓她相信自己能成就偉業;她同樣得到了經濟刺激,12歲時一次教堂演講賺得500美元。語言交流在很小時便印人了溫弗雷潛意識里,她一直在充實“小演說者”形象,定勢在成年表現出來。溫弗雷明白自己比大多數朋友、親戚聰明,并直覺到自己有特殊才能(看來她是書中最聰明的婦女)。
  她祖母和父親都培植了溫弗雷目標導向精神,把她塑造成典型的卓越成就者。14歲時,父親每兩周帶她去圖書館選書,她不僅要閱讀,還要寫讀書報告,這是他兼顧雜貨店和理發店空閒時的安排,溫弗雷在大學時還保持這种自律而目標取向的生活方式,她在那儿便開始制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標。那什維爾心理學家吉妮特·伯奇當時是美國黑人小姐隊伍中溫弗雷的同伴,她說:“我從沒見過像奧普拉這种渴望出色的人,她總是習慣談論,有一天她會如何非常、非常、非常的富有……她相信這點。人們說,我喜歡有錢,奧普拉則說,我會成為富人”。這便是積极向上的精神,以自我复加型樂觀顯示出來。
  溫弗雷個性特點是扣動人心,她有非凡的才能讓人們向世人坦露心聲和靈魂,這种才能來源于她的自然性,因為她總是樂意向人們坦蕩無遺,這使她議題及觀眾很快進入角色。据她未婚夫合作伙伴阿姆斯特朗·威廉姆斯說,在生意上,“她絕對操縱”。他說:“与奧普拉打交道,我們得成為強硬的男人,因為她是強硬的女人”。溫弗雷對別人感情的非凡的敏感能力形成了她自己的熒屏風格,這种個性被心理學家稱作阿波羅式或“催化劑型”气質,据心理學家戴維·凱爾塞說,這种气質“熱情樂觀,偏向整体,他們是最善于提取人們精華”的人。溫弗雷的气質正与這种描述相一致,她巨大的施情能力使她成為一個非凡的鼓動者。

  家庭与事業

  溫弗雷一再拖延婚期,顯然是讓自己确信不走錯一步。她在生活途中經歷一系列不幸的戀情,這使她對完美的婚姻沒有把握,舉棋不定。看來溫弗雷太擔心婚姻失敗的可能,她40歲未婚的原因更多的是出于自己對失敗的恐懼,而不是她對未婚夫斯坦德曼·格蘭漢姆愛得不深,他倆已保持了6年的固定關系,1992年11月6日已正式訂婚。溫弗雷在1990年對《電視博覽》說:“你知道,約瑟夫.卡帕貝爾說婚姻需要犧牲各自的自我來維持關系,當我愿意做到那种地步時,我會結婚”。婚姻從一而終,始終如一是她遲遲不結婚的原因。她見過太多的婚姻破裂,因而不想以身冒險。在她与斯坦德曼建立關系之初,溫弗雷說她不會和他結婚,因為她“不能想像把他——或其他任何人——置于事業之先”。現在情況已非如此,但她不想遵循麥當娜的策略,在單身時生個孩子,她說:“我不會不結婚就生孩子……我經歷了大多數私生子的遭遇。”溫弗雷更多地是擔心固定婚姻是否能實現的問題,而不是婚姻對事業的影響。溫弗雷以開玩笑的口吻描述她与斯坦德曼的關系:“許多人想和你一起乘大轎車,但你需要的是有人幫你搭上車”。斯坦德曼便是這樣的伙伴。
  在巴爾迪摩,溫弗雷對報界說:“人們會以為因為我上電視,會有眾多社交生活;讓我告訴你們,我在巴爾迪摩4年中約會的次數屈指可數,其中還包括一個我付錢的人”。她告訴報界,她開始在巴爾迪摩培養其他愛好,以使自己免遭不利社交生活影響,她還說自己繼續暴飲暴食以滿足性欲能量。當時在她生活中沒有戀情發生,溫弗雷很消沉沮喪,很多時間躺在床上。1981年9月8日,當她當時的情人威廉姆·布巴·泰勒拒絕和她結婚時,她失望到了极點,几乎自殺。
  溫弗雷現在承認早年性凌辱的內在負罪感,她總是為別人殘暴行徑責怪自己,這使她難以處理好使戀愛關系進入實質性階段。与斯坦德曼·格蘭漢姆不同,溫弗雷說:“他是我所知道的第一個不僅要我成為所能做到的最佳者,而且要盡其所能地要我做到這點的人”,但溫弗雷還說:“坦率地說,憑一紙證書讓我和斯坦德姆存在的關系合法化,不會比維持現狀有多少优越性。所以,除非我們決定生孩子,對我來說不結婚也無所謂”。當問及未來孩子問題,溫弗雷一如既往地坦蕩無遺:

    想生個孩子嗎?有時候我想,是的,我很想有這种經歷,有時候我還
  想生個孩子不至于那么痛苦。也許我害怕,養育孩子是件神圣嚴肅的事情,
  你必須傾注情感,賦予責任。而我說這些時,我并做不到,至少現在還做
  不到。但我會做到的。(《好管家》1991)

  生活危机

  溫弗雷早年生活充滿創傷和危机。她是個私生女,被父母拋給堅硬心腸的祖母帶大,9歲時,在密爾沃基貧民窟時又被親戚強奸,還遭另兩個親戚的糧褻。當溫弗雷從參加社交晚會的愛萊莎·弗蘭克林那儿騙得錢財揮霍后,气瘋了的母親要把她送進少年教養中心,這女孩當時無法無天,她所遭受的凌辱和猥褻造成了她的犯罪行為。14歲時她怀孕后生下個早產儿,過不久便死去。要從這种慘痛打擊中恢复确實要花費一段時間,直到20年以后,溫弗雷才在一次節目中向觀眾揭示自己慘遭凌辱的事實。這种危机打擊給溫弗雷生活造成了不幸,但坏事物也包含有利的因素,溫弗雷的危机和受凌辱賦予她巨大的人個能量,使她變得無所畏懼,現在她致力于消除凌辱儿童現像,堅定不移地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溫弗雷成年時的危机,圍繞她對肥胖的沮喪和無力處置沒結果的戀情,1981年當這兩件事同時摧殘著她達到极度失望的深淵時,她企圖自殺。溫弗雷再次將慘痛經歷變革成積极的推動力量,她說:“我認識到,在我和一位被送進庇護所的遭性凌辱的婦女之間沒有什么區別,只不過我能呆在家里。這种感情的摧殘,使那些在戀愛過程中的婦女無法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你并不是被体力所擊垮,而是你有能力飛翔,從那以后她飛翔之勢一發而不可收拾。溫弗雷經受了挫折的深淵,從那儿悟出了明晰的真理。一旦你抵達深淵,不再會視風險為大難題。
  所有這些危机影響著溫弗雷,對任何成人而言,這還是可以承受的壓力,但對孩子來說則大慘痛了。即便如此,這种經歷看來賦予溫弗雷以能量,來達到本來無法實現的偉大成就的高峰。請記住在這种創傷時刻的超級學習,正是在這种時刻,溫弗雷已對自己說:“我將安然度關,盡力成為最佳者”,來使自己感到有价值,克服受凌辱的罪惡感。

  打動人心的气度和成功

  兩歲起,溫弗雷憑借磁性魅力和個人才能,開啟了通往未來的門戶,她說服人的本領使她赤腳從密西西比鄉村田園走出,達到娛樂界的頂峰。在小孩時,她便夢想靠演講才能賺錢,她的夢想已成現實,她現在是自己電視城堡中的灰姑娘辛黛瑞拉。像所有极其成功的幻想家一樣,溫弗雷并非為錢所驅使,她說:“我并不十分看重錢財…現在我已擁有當初認為能使我幸福的所有一切,它們已對我毫無意義了。經歷,而不只是小小的心痛,教會我錢能買來一切方便”(沃特倫,1987)。
  溫弗雷是個离經叛道者,因為她打破了媒介的傳統常規,但她留給觀眾的無疑是歡笑和關注,這种非凡的才能世上并不多見,更不用說是在競爭激烈的演藝圈,這位魅力女郎具有如此出神入化的鼓動說服力,她得心應手地駕馭廣大觀眾的情緒。她成為娛樂圈之大謎,因為她磁鐵般吸引力是“敏感力”和“施情力”而不是歌聲和舞蹈。溫弗雷的脆弱也具感染性,她的施情力更堪稱一絕,她有非凡的敏感力,知道人們想些什么,想知道些什么。
  這位魅力女郎也是電視圈最成功的推銷員,她能鼓動人們在全國電視网做或說出几乎所有一切,這种才能絕無僅有,溫弗雷成功的秘訣便是有非凡的才能搜尋出每個人最深處、最黑暗的隱秘,大多數人是隱藏越多越好,溫弗雷則恰恰相反,她是心智最為健全者,因為她私人黑匣子猶如一本開啟的書,她全方位的超度敏感使她毫不猶豫地訴說一切。她節目的老觀眾維克托利亞·塞昆達說:“她的感情脈絡讓人捉摸得到,我想她巨大的吸引力便是她像我們其他人一佯脆弱。”
  溫弗雷從窮人到富人的故事經歷,使她榮獲1993年度哈羅希奧·奧奧獎金,奧克銷售1億本有關移民實現美國夢的故事,溫弗雷是這類故事的典型。她透明的脆弱使她真實,而她的“真實”打動著美國人的心聲,這一品格使溫弗雷成為電視業最受歡迎的婦女,她是非洲籍美國人的事實,更使其成功錦上添花。溫弗雷具有和哥達·梅、瑪麗·凱·阿什相似的領袖魅力,當代其他婦女不具備她們三位如此程度的魔力。奧普拉的魅力使她成為熒屏史上最受人喜愛的婦女,這讓她成為一流創造天才。

  小結

  溫弗雷是美國“女人的一切”,每天在她戲稱為她的“內閣”里表演自己的魔術。溫弗雷的神秘是鼓舞性,這位“婦女啦啦隊長”以超凡脫俗的方式發揮功效。奧普拉不會寫字時便開始演講,讀書前已能賺錢,她儿童時代的早熟,使她在談話節目領域無可匹敵。她以傳媒史中絕無僅有的成績占領她這一領地,這是連斯蒂文·阿倫、杰克·派爾和喬尼·卡森都做不到的。溫弗雷1993年收入5200万美元便是她成功的標志,她40歲不到淨資產已達2.5億美元的業績讓人惊歎,本年度以最佳播音員獎賞的最年輕獲取者的成就更令人贊賞。
  所有這些成績并非毫無代价,溫弗雷犧牲了傳統的有丈夫和孩子的家庭生活,但這些犧牲可能更多地歸因于她少女時代遭受的凌辱,而不是出于她明顯的將事業置于家庭之上的決定。然而,如果溫弗雷真的在早些時候選擇了家庭生活,毫無疑問,她不會這么快地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溫弗雷在她取消原定于1993年9月出版的自傳小說后,引起了媒介紛紛議論,据說她未婚夫斯坦德曼·格蘭漢姆說服她,這种將她內心深處隱秘毫無保留地徹底暴露出來,對她倆的婚姻不利,她已与邁阿富圖書出版公司簽訂9月發行自傳書的協議。格蘭漢姆的立場是:“你不能這么做!你將過去所有不幸的經歷暴露無遺,而我卻希望我們能面對未來!在我們准備開始新的共同生活的時刻,我不能忍受、也不能對你將自己的靈魂暴露于眾熟視無睹”(布萊,1993)。他也許是對的,但溫弗雷的風格和成功秘訣便是總讓一切坦蕩無遺,她在個人生活和事業生活中每個冒險、每項努力都立足于誠實坦蕩,她基本依靠本能或“內髒”來感覺什么是對的,什么是她不應該做的。
  溫弗雷身体發胖的事實,她的每個觀眾看得最清楚,她現在已放棄暴食很久了,因為她最后認識到自己的發胖非食物所能控制的。1991年她對《好管家》阿蘭·艾伯特坦言:“我現在明白,我的暴食和發胖是潛伏著的情感問題,不是節食所能治愈的,在我体重增加的底層是我埋藏的情感,以及我害怕它們會興風作浪的恐懼……我明白,一旦我能超越過去的恐懼,了解痛楚所在,我會擺脫暴食習慣,克服肥胖症,因為我已不再需求借助它們保護自己”。据傳記作家布萊(1993)說,溫弗雷近期已花費14.2万美元減肥65磅。
  1993年8月,溫弗雷在圣地亞哥以2小時16分鐘時間完成了13英里馬拉松長跑——比第一名落后1個小時,這一成績使她花費5個月進行劇烈訓練,在這過程中体重減輕50磅。在沖刺線上溫弗雷說:“人們告訴我長跑很有趣,當我第一次開始訓練時我說:這有什么有趣的?但今天已覺得其樂無窮,几英里的路程是艱難的,但目標是堅持到底”。當問她為什么現在開始長跑,溫弗雷說:“我很久以前已暗下決心,在40歲時要保持健康”。1994年1月29日,她40歲,再次達到了標准的9號尺寸。這位高度執著的婦女再次贏得了偉大的胜利。
  溫弗雷是美國最富裕和最有影響力的婦女,她也是美國的象征,被電視觀眾所愛戴、崇拜和欣賞。与她的電視形象相對應,她還是一位自己公司卓有成效的董事長;應該得到她所得到的一切,因為她以貫有的方法實現這切;她受之無愧!溫弗雷以非凡的鼓動性做到這些,絕沒利用別人來達到頂峰,溫弗雷的領袖魅力從她哈普公司忠心耿耿的同伴身上便可得以證明,她的制片人瑪麗·凱·克林頓說:“我愿意替她挨槍于”。這是她親近的人中典型的反應。溫弗雷是個真正的創造天才,每天通過電視在讓世界變得美好。

               奧普拉·溫弗雷
        談話節目女主持,女演員,哈普演播公司董事長

  出生:1954年1月29日,密西西比考斯休斯考
  主導品格:打動人心者
  宗教信仰:衛理公會教
  座右銘。“我只想盡量成為最优秀者”(15歲時日記中的話,她仍然相信這一生活哲理),“我信奉出色”,“我順流而進,抓住生活真諦,讓宇宙處置細節”。
  哲學觀:“奮力向上—鼓足勇气—精神振奮”,“我認為我們都由對待自己和對待別人的方法所決定”,“成功是真誠所及,不僅在工作中,也反映在你生活中”,“我們都對自己負責”。
  綽號:女人的一切,我們時代的良知者,美國精神病醫生。
  創造/革新:第一位美國黑人談話節目女主持人,歷史上第一位自己擁有制作談話節目者。
  產品/貢獻:哈普演播室:“奧普拉·溫弗雷節目”,有成就的女演員。
  成功:電視上收視率最高的談話節目,《紫色》榮獲奧斯卡獎提名,電視圈薪水最高者:1993年收入達5200万美元。
  自我描述:“我力圖去做和實現一切,我想從事電影表演,電視演播和談話節目主持……我相信自己的能力”。
  孩次序數:頭生私生女,兩個异父妹妹和弟弟。
  儿童遷居:6年与祖母生活,2年与母親同住,2年和父親生活,然后又回到母親那儿,再回父親身邊。
  父親職業:理發師,雜貨店主,教堂副主祭,城委會議員
  良師:父親弗農,4年級老師丹弗斯太太,芭芭拉·沃特斯和梅亞·安琪拉。“當我父親帶走我,從此改變了我的生活歷程。他救了我”。
  儿童時培養:由嚴厲的祖母帶大,被親戚和母親的男友強奸,潛心看書獲補償。
  正規教育:3歲時自學看書、寫字,幼儿園和小學二年級跳級,高中榮譽學生,1987年獲田納西州立大學全額獎學金,主攻戲劇。
  生活危机:私生子,9歲遭到19歲的表兄強奸,被自己信賴的親戚猥褻,14歲怀孕,1981年在巴爾迪摩企圖自殺。
  婚姻/戀情:受挫折的戀情,直到遇見斯坦德曼·格蘭漢姆,1992年11月訂婚。
  風險傾向:由不安感驅動,芝加哥餐廳稱為“怪癖者”便可略窺一斑。
  气質:外向—直覺型—感知—感覺者—阿波羅式(催化劑型)
  行為:打動人心的完美主義者,工作狂,高度整体觀,對過去寬宏大量。
  事業与家庭:為事業犧牲婚姻、戀情和孩子。
  自尊:孩子時期得到大人對自己口才的積极表揚而建立。
  嗜好:閱讀和儿童虐待事業,160英畝印第安娜農場,85英畝的科羅拉多泰勒拉爾德牧場,39歲時馬拉松。
  英雄偶像:少年時黛安娜·羅斯,成年時芭芭拉·沃特斯和梅亞·安琪拉。
  榮譽:1993年哈萊蒂奧·奧戛獎金,年度最佳演話員獎中最年輕者。《好管家》雜志1992年“最受歡迎婦女”。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